教學目標
【知識與能力】1.掌握速讀的要領,能夠在快速閱讀中迅速找出關(guān)鍵詞、中心句。2.理解文章融平靜的敘事、描寫于一體,寄寓豐富而深刻的思想的寫作特色。
【過程與方法】1.快讀課文;跳讀課文,解決教師設置的有關(guān)問題。2.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(guān)系,增強環(huán)保意識。
【情感、態(tài)度、價值觀】體會作者在文中蘊含著的熱愛自然、珍愛生命的感情和對保護生存環(huán)境的憂患意識。
教學重點
1.學習紅柳生長和消亡時的具體形象。體會作者的感情。
2.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(guān)系,增強環(huán)保意識。
教學難點
理解文章融平靜的敘事、描寫于一體,寄寓豐富而深刻的思想的寫作特色。
教學方法
電教法、導讀法、討論法
教學課時
一課時
設計提要
一、預習提要
1、學生自主探究學習“課文導讀”。并明確導讀告訴幾方面的內(nèi)容:
明確:(1)本文是一篇情理交融的敘事散文。
(2)紅柳的品質(zhì)如何?紅柳的結(jié)局怎樣?
(3)本文的寫作思路;詳略如何安排的?
(4)探究作者的感情脈絡,感受作者珍愛生命,保護環(huán)境的強烈心聲。
2、讀完后完成課后練習一、二大題
(1)按拼音讀準下列字音并在詞中填入相應的字。
qiú( )勁 健shuò( ) kù( )寒
皺zhě( ) liáo( )寂 尸hái( )
蒼qióng ( ) 沙lì( ) qī( )息
(2)利用工具書解釋下列成語
不可思議 浩浩蕩蕩 本末倒置
盤根錯節(jié) 生死相依 觸目驚心
3、紅柳是什么樣的?找出文中描寫紅柳的句子。
4、紅柳結(jié)局如何?找出文中描寫相應的句子。
二、教學過程
㈠ 導入
多媒體展示青藏高原(阿里)的風光,引出高原上唯一的綠樹——紅柳——“離太陽最近的樹”。
導語:這里是地球的第三極,是海拔最高的地方。這里是沙漠和戈壁的世界,這里高寒缺氧,“鳥獸絕跡、駝馬遁形”。然而,即使是在這里,也曾有生命昂然不屈,那就是西藏阿里唯一的綠樹——紅柳——“離太陽最近的樹”。
㈡ 作者簡介
畢淑敏、女,國家一級作家。內(nèi)科主治醫(yī)師,文學碩士。1952年出生于新疆,1969年入伍,在西藏阿里高原部隊當兵11年。1980年轉(zhuǎn)業(yè)回北京。從事醫(yī)學工作20年后,開始專業(yè)寫作,并發(fā)表作品200萬字。
㈢自主探究一:速讀課文,感受紅柳形象,體會作者感情。
1.找出描寫紅柳形象的語句,并說說它們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,有何作用。
(1)“他們有著鐵一樣銹紅的枝干,鳳羽般紛披的葉。偶爾會開出谷穗樣細密的花,對著酷寒和缺氧微笑。”
簡析:擬人手法。不僅寫出了紅柳生長環(huán)境的惡劣,襯托出紅柳生長的不易,而且寫活了紅柳那種從容不迫、怡然自得的神態(tài),生動地表現(xiàn)了紅柳頑強的生命力。
(2)“它的根像一柄巨大章魚的無數(shù)腳爪,纏附至沙丘逶迤的邊緣。”
(3)“它們?nèi)绫P卷的金屬,堅挺而硬韌,與沙礫粘結(jié)得如同鋼筋混凝土。”
(4)“金紅的火焰中,每一塊紅柳根,都彌久地維持著盤根錯節(jié)的形狀,好像一顆傲然不屈的英魂。”
簡析:以上3句運用比喻,從各個不同的側(cè)面,活靈活現(xiàn)地展現(xiàn)了紅柳頑強的生命力和偉大的力量,描繪了紅柳傲然不屈的形象,字里行間熔鑄著作者對生命的贊頌。
2.抓住關(guān)鍵詞,歸納紅柳形象特點,感悟紅柳精神,體會作者珍愛生命的感情。
3.紅柳的結(jié)局如何?請在文中找出相應的語句并體會語句中蘊涵的思想感情。
(1)紅柳就枝椏遒勁地騰越在曠野之上,好似一副鏤空的恐龍骨架。
(2)整個紅柳叢就訇然倒下了。
(3)去年被掘走紅柳的沙丘,好像做了眼球摘除術(shù)的傷員,依舊大睜著空洞的眼瞼,怒向蒼穹。
(4)紅柳林早已掘凈燒光,連根須都煙消灰滅了。
簡析:文章運用比喻的手法,描繪了紅柳被砍伐后觸目驚心的形象,蘊涵著作者對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遭受破壞的強烈的憂患意識。
4.作者著力描繪紅柳形象,突出紅柳在雪域高原的珍貴,突出其頑強的生命力和偉大的力量,僅僅是為了歌頌紅柳嗎?
簡析:不僅僅是為了歌頌紅柳,更是為了增添文章的悲劇色彩,加強悲劇震撼人心的力量。魯迅先生說:“悲劇就是將有價值的東西撕碎了給人看。”紅柳越美越
有價值,摧毀紅柳的行為就越可悲。
㈣ 學生自主探究二 :跳讀課文,了解挖紅柳事件,體會蘊涵在文章平靜的敘述下的深刻意義
1.找出文中記敘挖紅柳事件的語句。
(1)“挖紅柳的隊伍,帶著鐵锨、鎬頭和斧,浩浩蕩蕩地出發(fā)了。”
(2)“把紅柳根從沙丘中掘出,蘊含著很可怕的工作量。”
(3)“人們要先費幾天的時間,將大半個沙山掏凈。”
(4)“掏挖沙山的工期越來越長,最健碩有力的小伙子,也折不斷紅柳蒼老的手臂了。于是人們想出了高技術(shù)的法子——用炸藥!”
2.抓住關(guān)鍵詞分析,理解作者用大量筆墨渲染挖紅柳場面的用意。
簡析:工作量越大,工期越長,勞動力越健碩,越襯出紅柳的頑強;隊伍越浩大,工具越先進,越顯示人類破壞自然的可怕與可悲。